盆栽蔬菜種植具體實施方案
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要強化學生勞動觀念,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強調全身心參與,手腦并用,親歷實際的勞動過程;要在充分發揮傳統勞動工藝項目育人功能的同時,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體現時代要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創新創造。其中,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明確列出需要參加種植等生產活動,獲得初步的職業體驗。
一、校本課程開發目錄及課程介紹
1.課程名稱:《綠色蔬菜進校園、勞動教育進課堂》
2.主講教師:農業技術指導專家、班主任、科學老師
3.教學材料:蔬菜實物、種植模塊
4.課程類型:講授課、實踐活動及交流總結活動相結合
5. 授課對象:浦東第二中心小學小學(四、五年級)
二、課程背景
《綠色蔬菜進校園、勞動教育進課堂》是蘇州菜魔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團隊開發的一套親農科普性質的體驗型課程項目。依靠團隊的兩大核心競爭力進行構架:一是硬件,菜魔自有生產基地的田間課堂,可以零距離接觸和體驗農業生產過程;二是軟件,主要是團隊的成員構成,不僅有基地技術人員的超過100余次的科普活動開展經驗,也吸納了蘇州市農業高校和蘇州市蔬菜協會農業專家作為團隊課程講師,常年承接蘇州市農業農村局和教育局菜籃子進社區、菜籃子進校園等科普任務,課程團隊科普教學能力雄厚。課程從城市居民的興趣點出發,將蔬菜與健康兩個概念進行有機結合,并通過知識性、趣味性、操作性和獲得感的4要素合一,合理安排知識結構,循序漸進的、生動的、科學的為進行蔬菜基礎常識、生產常識及健康知識等方面的知識普及。
三、課題意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當代開展農耕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特別是有利于農耕蔬菜種植知識科普傳播,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念,樹立良好的“節約糧食”觀念以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等。
四、教育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親農科普體驗課程培養學生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人才,使學生能夠了解農業科普教育的基本知識,初步掌握學習科普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熱愛現代農業的樸素情感。
(二)具體目標
(1)培養學生對常見蔬菜及其營養功能的認識;
(2)了解模塊種植的意義;
(3)掌握模塊種植的生產方式。
五、課程內容
(一) 種植模塊實踐課課程內容簡介以及特色:
1.引入安全生產的概念,介紹活菜種植的優勢;
2.展示模塊種植的生產過程;
3.學員親手體驗模塊種植(種植步驟說明),
4.學員種植后期的維護(澆水,溫度,陽光等);
5.親手操作,體驗菜魔種植模塊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課程重點:讓學員充分的了解種植模塊如果使用以及后期維護。